滴滴和美团在半年间的大笔投入,打破了共享电单车市场的平衡。
《晚点 LatePost》获悉,2020 年 6 月,哈啰电单车平均日单量约为 400 万,而滴滴和美团的电单车日单量分别达到 350 万和 100 万左右。
一位两轮车业内人士表示,哈啰在新冠疫情爆发前一度占据七成市场份额,现在已经不到一半。
哈啰在 2016 年成立,在共享单车之战从低线城市包抄并壮大,成为最后的幸存者,蚂蚁金服是其最大股东。这一次角色变化,哈啰是守城者。
市面上的共享电单车大多为助力设计。这些车外观和普通共享单车相似,在座垫下方装有电池。骑行时,电机会提供助力,减少骑行阻力。
哈啰 2017 年开始投放,是三家中最早的。当时一二线城市大多明确禁止或表示不鼓励发展电单车。
滴滴 2019 年 6 月成立两轮车事业部,归属于普惠与出行服务事业群,整合自有品牌青桔单车和街兔电单车。2020 年 3 月,两轮车进一步升级为滴滴的独立事业部,总经理张治东直接向程维汇报。在滴滴新三年计划,“0188” 中,两轮车承担每日 1 亿单中的 40%。
美团在 2020 年 3 月才开始大力投入电单车,此前只是少量试水。
《晚点 LatePost》了解到,哈啰、滴滴、美团三家今年计划的电单车投放量都超过百万辆。这几乎追平了行业之前三年的发展数量。
共享电单车原本是小玩家的战场。经过三年多的市场更迭,只留下少数幸存者。随着政策松动、新冠疫情带动骑行,共享电单车市场今年真正热了起来。
一位行业人士形容,“在电单车这门生意能够看见盈利前景的当口,大玩家来了。”
共享电单车是个可以盈利的生意,至少在大战开始前
电单车的商业逻辑清晰可见——使用高频且客单价高。相比共享单车,投放共享电单车带来的收入增长高过成本增长。
根据《晚点 LatePost》从行业内公司获得的内部数据,若将生产和运维成本以三年折旧平摊计算,共享电单车成本每年约为共享单车的 2-4 倍。
目前共享电单车的使用定价约是单车的 2 倍:共享单车起步价为 1.5 元 /30 分钟,电单车为 2 元 /20 分钟。如果是月卡差价更大,单车月卡 25 元无限骑行,助力电单车月卡 84.9 元,每天 4 次前 30 分钟免费。
由于速度更快、骑行更省力、投放规模更小,目前共享摩托车的使用量远高于共享单车。
宁波市交通厅数据显示,2019年底,全市共享单车使用率是自行车的25倍以上。宁波市每辆共享单车平均每7.5天使用一次,而共享摩托车平均每天使用3.4次。
宁波的情况比较特殊,每百万人拥有共享单车和摩托车2.8万辆,几乎是杭州的两倍。邻近的嘉兴每百万人拥有3400辆共享单车和摩托车。嘉兴市道路交通管理局数据显示,2019年上半年,嘉兴市哈罗共享单车的使用频率是共享单车的2.4倍——平均每辆共享单车每天使用0.9次,而共享单车在平均每天 0.9 次。每天使用 2.2 次。
粗略计算,宁波和嘉兴的共享单车都处于亏损状态,而共享单车可能会盈利。
在所有有公开数据的城市,共享单车的使用率都高于共享单车。即使在不允许共享单车进入的北京,共享单车的平均每天使用量也只有1.4次。
业内人士表示,根据内部测算,其摩托车业务已经盈利。但是,这种利润计算并没有一次性扣除生产和推出新车的成本,而是将购买成本随时间平均分摊。
2016年共享单车出现时,摩拜和ofo的领导者称其为利润稳定的好生意。然而,随着资金的涌入、大量的汽车投资、大量的补贴,两家公司背负着数十亿美元的债务。
共享摩托车的情况类似。在没有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,它已被证明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业务。但现在更多的玩家和更多的资源涌入。
各家公司经营方式不同,滴滴和美团更不关心短期盈利
三种玩法各不相同。你好更注重利润空间,强调精细化运营;滴滴和美团更注重规模,只要他们保持在盈亏平衡线上。
一位哈罗内部人士表示,为了降低成本、提高效率,哈罗进行了一些组织收缩。 “我们将合并一些多余的职位。在开发过程中,可能有三个地方一个人就够了。个人,现在变回一个人,哪怕是0.5个人。”
一位互联网猎头表示,滴滴的两轮车是招聘人数最多的部门。一位滴滴员工告诉LatePost,滴滴2020年的两轮车计划是占据40%的市场份额,三年内实现60%的市场份额。
美团也不得不超车。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在2019年底接受LatePost采访时表示,“我们觉得可以加大投资(摩托车和共享单车),不管多少城市,都加大投资。”
共享单车的教训让从业者明白,“烧钱做规模”的做法是不可持续的,但在快速扩张市场的情况下,这一招依然奏效。
每个人都打过一场汽车大战。 《晚邮报》获悉,哈啰和滴滴都计划发布超过100万辆摩托车。
美团计划2020年投放100万辆汽车,知情人士称,美团有“百日攻坚”计划,100天完成整车投资,成为市场第一。
“这只是最初的计划,看现在的情况,加一辆车是非常有可能的。”一位哈罗人士说。从实际销量来看,美团自 3 月份以来已经推出了超过 40 万辆摩托车,滴滴推出的数量更多。一位滴滴供应商相关人士告诉《晚邮报》,滴滴在天津有多家代工厂,“正在批量增加订单”。
滴滴和美团已经在迅速追赶。一位哈罗员工说,“如果对手采取激进的策略,我们必须跟进。”
这三家公司的具体业务有所不同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外卖券红包 - 分享美团红包饿了么红包外卖优惠券网站 » 外卖券儿 心动外卖 哈啰 滴滴 美团 饿了么平台到底在争夺什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