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动外卖 校园外卖小子都在讨论“外卖是否可以进高校”

关注微信公众号外卖红人领取外卖红包

如今,越来越多的高校禁止外卖进入校园。对此,学生有不同的看法,有同意的,也有反对的。上周,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社会调查中心对1988名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,44.2%的被调查大学生支持禁止外卖进校,40.3%的被调查大学生反对。 54.0%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,此举可以减少外来人员进入学校,维护学校的安全和秩序。 (《中国青年报》12月10日)

随着各种点餐APP的普及,外卖餐饮也延伸到了大学生群体。厌食食堂或懒得走出宿舍的大学生是很常见的。不过,据此前媒体调查,北京18所知名大学中,至少有8所出台了“禁止外卖”规定。在高校云集的武汉地区,不少高校设立了外卖“禁区”。对此,大学生们褒贬不一。调查显示,54.0%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,禁止外卖进入学校可以维护学校秩序。具有讽刺意味的是,只有 5.8% 的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从不点外卖。

部分高校“禁外卖”,初衷无可厚非。毕竟,这种围墙内外的交易,不仅影响了校园周边环境,也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。尤其是外卖餐饮卫生状况堪忧,食品安全难以保障,给学生的身体健康带来潜在隐患;在“舌尖上的安全”与泰山一样重要的当下,高校抗拒外卖的进入也是束手无策。举起。然而,高校却采取了抵制的方式,不仅没能阻止外卖进校园,反而催生了书包派送、梯子派送、竹竿派送等怪现象。这不仅会带来安全风险,还会加剧高校和城市的压力。之间的情感鸿沟。

事实上,大学与社会并不是相互对立、相互排斥,而是城市中的“命运共同体”,应该相互理解、相互包容。只有双方的包容和理解,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和误会。这就要求高校积极融入社会,与所在城市共同成长。然而,高校的“禁送”表明高校与城市之间存在情感鸿沟,需要双方相互交流与沟通。尤其是一些高校对公众的态度是开放的,但对于“外卖到校园”等实际问题,却没有用更加开放的方式来处理。

可见,送餐进高校比争议更有意义。事实上,正是因为学生有“变味”的市场需求,才会有外卖“送味”的市场供给。这更值得高校反思。加强学校食堂管理,在保证食品安全、不给学生造成负担的同时,提供更多风味独特的菜肴,满足学生多种口味的需求。尤其是外卖餐饮,最好是块状的,比较稀疏的。学校可以在保证校园秩序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前提下,限时限区域向他们开放,丰富学生的口味。

关注微信公众号外卖红人领取外卖红包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外卖券红包 - 分享美团红包饿了么红包外卖优惠券网站 » 心动外卖 校园外卖小子都在讨论“外卖是否可以进高校”

赞 (0)